“小吉他”做成大产业 探访安徽淮南吉他生产车间、年产20万把
摘要:2018年4月25日,在安徽淮南市大通区工业新区,淮南市乐森黑马乐器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生产车间制作吉他。
随着煤矿资源的枯竭,有“中国能源之都”称号的淮南也在产业变革中寻找机遇,坚持培育中小工业企业成为重点方向。
淮南乐森黑马乐器有限公司是电声乐器出口生产的新型专利企业,公司生产的电吉他、电贝司、吉他、乐器音频扩大器等产品,远销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等,并让许多本地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近就业。
创始人李勇曾是一名吉他手,他曾在城区开过琴行,后来跟随退城入园的大潮,进驻大通工业园区。通过持续从加拿大进口上好的红杉木,全厂达到60%以上工业化生产,除了装配和调音,其余工序均由机械生产线代替。
目前,李勇的吉他以年产20万把的速度远销海外,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利润率高达20%,成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吉他、贝斯、尤克里里……与弦乐有关的一切,成为这家地处资源型城市的乐器公司文化输出的重要抓手。
随着煤矿资源的枯竭,有“中国能源之都”称号的淮南也在产业变革中寻找机遇,坚持培育中小工业企业成为重点方向。
淮南乐森黑马乐器有限公司是电声乐器出口生产的新型专利企业,公司生产的电吉他、电贝司、吉他、乐器音频扩大器等产品,远销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等,并让许多本地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近就业。
创始人李勇曾是一名吉他手,他曾在城区开过琴行,后来跟随退城入园的大潮,进驻大通工业园区。通过持续从加拿大进口上好的红杉木,全厂达到60%以上工业化生产,除了装配和调音,其余工序均由机械生产线代替。
目前,李勇的吉他以年产20万把的速度远销海外,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利润率高达20%,成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吉他、贝斯、尤克里里……与弦乐有关的一切,成为这家地处资源型城市的乐器公司文化输出的重要抓手。
-
2018年4月25日,在安徽淮南市大通区工业新区,淮南市乐森黑马乐器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生产车间制作吉他。|图片ID:105292|原始图片:310kb|1200*800 (1/6)
-
2018年4月25日,在安徽淮南市大通区工业新区,淮南市乐森黑马乐器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生产车间制作吉他。|图片ID:105289|原始图片:340kb|1200*800 (2/6)
-
2018年4月25日,在安徽淮南市大通区工业新区,淮南市乐森黑马乐器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生产车间制作吉他。|图片ID:105290|原始图片:349kb|1200*800 (3/6)
-
打磨 抛光|图片ID:105291|原始图片:323kb|1200*800 (4/6)
-
2018年4月25日,在安徽淮南市大通区工业新区,淮南市乐森黑马乐器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生产车间制作吉他。|图片ID:105293|原始图片:309kb|1200*800 (5/6)
-
调音|图片ID:105294|原始图片:289kb|1200*800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