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预览
|
时间/地点/图片
|
图片标题/内容
|
1
|
|
上传自:
2019-03-25 14:47
地点:
安徽=>淮北=>相山区
图片数:
16
|
安徽淮北:安徽省2019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赛
2019年3月23日,在安徽省2019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青少年们在演示自己的科技发明和创新。 当日,安徽省2019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淮北市矿业集团会议中心拉开序幕。来自全省18个代表队、600多位青少年和144名科技辅导员,携带物理、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等各类参赛作品853项参加竞赛、展示和交流活动。
|
2
|
|
上传自:
2018-02-05 10:24
地点:
安徽=>淮北=>相山区
图片数:
15
|
安徽经典黄梅戏表演:“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2018年2月3日下午,合肥市方圆社会工作事务所组织策划,淮北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联合淮北市社会福利院举办了2018“狗年迎新春欢庆幸福年”联欢会!淮北市开元社工事务所孙风华表演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
3
|
|
上传自:
2017-01-06 03:00
地点:
安徽=>淮北=>濉溪县
图片数:
20
|
濉溪老城——石板街
濉溪老城——石板街 初到濉溪忙打听老街在哪,经人指点离驻所三四里地,晚饭后逐邀一好友同往,逛逛老街夜市,感受一下当地市井生活,然天下细雨,七时之后街道店铺多数人家已闭户,唯街道中有悬挂老字号招牌王家油茶和石板街鳝鱼辣汤二三商户正在收拾摊位准备打烊,食客了了,夜市萧条,但从街面青石铺砌,光滑如镜中还隐约可风当年“口子不集——常市”的繁荣景象。 (摘自:濉溪城,俗称“口子”,春秋战国时期即为“汴水入濉之口”,金元时,口子又成溪水入濉之口,故称“濉溪口”。明时,本地商人富户多汇与此,为防匪乱,濉溪人与居民区四周挖壕设栏,濉溪城遂具雏形。老城石板街,东至老濉河西岸,西至关帝庙巷南头,全长一公里,街宽五米。街面青石铺砌,光滑如镜。其建筑古朴典雅,呈明清风格。石板街由清末民初绅士周俊哲倡导用青色瓦子石重铺。抗战时期,石板街遭日寇焚烧,淮海战役又遇国民党飞机轰炸。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复石板街,使其恢复往日面貌。然十年内乱,再遭劫难各种神庙、阁楼、牌坊多被破坏,古迹文物洗劫一空,石板街自此失去昔日的繁华。加之七十年代后期,党政机关、学校团体、工商企业陆续迁往新城,石板街日趋萧条。九十年代中期,人民政府对老城石板街进行保护开发。如今,石板街再次兴荣起来,那些“前店后坊”商店、挂着各种灯笼牌匾的杂货商号、饭店小吃部多达上百家。小到针头线脑、大道家具电器,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沿街店铺大多昼夜营业,再现了当年“口子不集——常市”的繁荣景象。)
|
4
|
|
上传自:
2017-01-03 04:16
地点:
安徽=>淮北=>濉溪县
图片数:
86
|
临涣古镇——喝茶人生
临涣镇,古称铚,又名古茶镇,隶属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位于濉溪县中南部,人口96429人(2014年末); 临涣之所以被称为古茶镇,是因为处于苏鲁豫皖交汇处,自身和周边是重要的商贾汇集区,做生意的人很多,临涣因交通便利,便慢慢成为商贾们休闲放松的地方。大概从明朝起,这里的人们把把产自安徽六(音lu)安的红棒茶,稍作加工,制作成了一种叫“棒棒茶”的茶,用镇子里四大名泉的泉水冲泡,甘美无比,回味悠长。据说,棒棒茶只有用这里的泉水冲泡才香!于是这里的人们就爱上了喝茶,并且一爱就是600多年! 这里的茶馆,早上6点开门,晚上8点关门,喜欢早起的总是老人,慢慢地,老人便成了这里在茶馆喝茶的主要群体。很多老人喜欢起床就到提着自己的茶杯,到茶馆喝上一壶,吃点五香花生、几块烧饼,既醒了盹,又吃了早饭。有遇到的老友,就边喝茶边聊天,慢慢就到了上午,人多了就凑个手打打牌,一不小心一天就在茶馆里那温热红润的棒棒茶中流淌了过去。 久而久之,这里就有了“老镇.老人.老馆.老泉.老茶”的独特风景,引得不少摄影和民俗研究爱好者慕名而来。我们在其中的一个茶馆里就看见了很多摄友的作品挂在墙上,其中不乏获奖的佳作,同时,这里还是很多摄影协会、民间团体的采风活动基地。
|
5
|
|
上传自:
2016-07-09 11:11
地点:
安徽=>淮北=>杜集区
图片数:
1
|
|
6
|
|
上传自:
2016-07-09 11:05
地点:
安徽=>淮北=>相山区
图片数:
2
|
淮北火车站
两年没回去,新站建成,比老站规模大,实用,耳目一新,祝淮北新站更快发展.
|
7
|
|
上传自:
2016-04-08 04:33
地点:
安徽=>淮北=>濉溪县
图片数:
9
|
临涣茶馆
临涣老茶馆坐落在濉溪县城的一角,是最具当地特色的老茶馆,那里的生意特色好,一些喝茶打牌聊天的老人们,他们神态迥异,悠然自得地享受着晚年生活。一壶茶,一袋烟,一手牌,坐聊一上午。
|
8
|
|
上传自:
2016-04-07 02:12
地点:
安徽=>淮北=>濉溪县
图片数:
3
|
临涣茶馆老人生活
临涣古镇,一群老人悠闲自得地喝着棒棒茶,聊天打牌。安逸地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
9
|
|
上传自:
2016-02-27 01:02
地点:
安徽=>淮北=>濉溪县
图片数:
7
|
临涣古镇采风——铁匠铺
临涣镇,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淮北平原,位于安徽省濉溪县西南30公里处,是江淮地区远近闻名的古茶镇。该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作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临涣古城墙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涣古城墙是中国延续时代较长、跨越朝代较多、没有发生过大的变迁的古城垣。临涣古城地上、地下、城内、城外,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临涣文章地,两岸多奇才”。在临涣的历史中,曾出现过许多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名人: 如春秋秦国右相蹇叔、西晋司马嵇喜、魏晋贤士嵇康、晋室忠臣稽绍、西晋植物学家嵇含、东晋隐士戴逵、东晋将领桓宣、东晋画家、雕塑家、琴家、隐士戴颙和戴勃、操守廉洁勤于政事的萧梁官员夏侯详、梁国重臣夏侯亶、豫州刺史夏侯夔、唐代梓州刺史夏侯端、金代天文学家武祯、武亢、东汉太尉徐防、东晋名将-桓伊等。 今昔临涣,古风渐远,古街石板依稀可见,青瓦秀风已经斑驳。茶香四溢的十八家茶馆仅剩一家。在唯一一家茶馆内,喝棒棒茶的依然人声鼎福、谈笑风生。满街的油酥烧饼仍旧红红火火惹人馋,羊肉汤、驴肉火烧等临涣名小吃让人回味百转。 临涣古镇保存有中国最传统的手工作业者,过去常见的铁匠铺,在现代化工业面前越来越稀有,总有一天会消失在我们面前,记录下这些传统画面,让我们寻觅人类生活的点点滴滴...
|
10
|
|
上传自:
2016-02-24 01:28
地点:
安徽=>淮北=>濉溪县
图片数:
8
|
品味人生
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现存二十余家老茶楼,最有名的两家是南阁茶楼和怡心茶楼。这两家茶楼坐落在同一条街上,历史都超过百年。茶客老董用茶杯和手中的大烟杆品味人生,回味生活。
|
11
|
|
上传自:
2015-10-27 04:37
地点:
安徽=>淮北=>相山区
图片数:
8
|
|
12
|
|
上传自:
2015-10-22 03:47
地点:
安徽=>淮北=>濉溪县
图片数:
38
|
老董:茶香中的人生片段
老董,这位半途中出现在临涣街头以乞讨为生的老人,一定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会成就一些人的摄影梦,当然他也更不会想到,在摄影界,他竟然会成为临涣的名片甚至比临涣还有名气。这的确是个意外,一个乞丐带着他收养的儿子步履蹒跚的来到临涣,然后成功地在摄影人镜头中抓住了谋生之道。经常有人也会讨论,老董能代表临涣么,当然不能。在临涣约六百余年的茶文化中,老董注定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他依旧顽强地在茶香中扎下了根,按照自己的节奏,像一粒砂子一样,卑微地活在当下。 对于老董,怡心茶楼的郑老板再熟悉不过,这位临涣古茶镇的文化的继承者,我们从他身上读到了责任和担当。他曾经为了让老董享受到低保而费尽周折,也曾经个人出资保护棒棒茶茶汤水源地,如今的怡心茶楼,热闹嘈杂背后其实是他笃定的坚持。郑老板说其实老董有钱,初听时不太理解,老董既然有钱为何还要过这样的生活?后来想想也有道理,若老董花着那些钱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那老董还会是“老董”么? 几乎所有到临涣的摄影师,都会去拍老董那一张“明星脸”,却鲜有人去关注老董的真实生活。下面,请跟着我的镜头,去看看一个真实的老董……, w. ~) c; N# ?0 k9 n/ f% l; X 【第一天】% q- W3 f* r; n0 H 老董住在一个废弃的厂房里,房子分为两间,左边的一间基本算作是厨房,因为在墙角用几块砖围城了一个炉子状,上面放着铝锅。而外间算作是卧室,没有床,一堆发黑的被子衣物被胡乱地堆在墙角的地面上。房间里充满了刺鼻的味道,让人几乎无法呼吸。三条恶犬龇牙咧嘴狂吠不止,不时做出扑咬状,要不是身上系着铁链,早就咬上身了。父子两今天的晚餐是胡萝卜煮饭,火烧得正旺,铝锅冒着腾腾的热气。
|
13
|
|
上传自:
2015-03-17 09:41
地点:
安徽=>淮北=>烈山区
图片数:
4
|
敬礼,老兵!
敬礼,老兵! 86岁的老兵欧兴田,为了60多年前的战友的一句“谁活着,谁就要为牺牲的战友守墓”相互承诺,放弃天伦之乐,拖着伤病之躯,为重建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四处奔走,并坚持在此为牺牲的战友们守墓在偏僻的小山村里为战友们守墓,一守就是30年。
|